来源:本站 浏览量: 771次

威士忌在中国市场开始发“威”?

2024-01-22

作者:中贸编辑

1705901576209835.png

白酒加速出海寻求国际市场,同样作为烈酒的威士忌却已不动声色地潜入国内。

1月18日,天佑德酒在京东及淘宝等电商平台上架了三款威士忌产品,分别是“天佑德Nara雪莉桶陈酿16年威士忌700ml(限量版)”、“天佑德Sulongghu三桶重酿威士忌16年威士忌700ml(限量版)”、“天佑德Joolon法国橡木桶陈酿13年威士忌700ml(限量版)”,到手价分别是780元、880/890元、890元。

一时引发业内广泛关注,国内酒企布局威士忌的话题再度被翻出。

近年来,多家本土酒企试水威士忌。江小白和高瓴资本收购苏格兰威士忌品牌罗曼湖;泸州老窖与英国麒麟烈酒集团Kylin Spirits Group合作推动中国威士忌项目;郎酒投资成立高桥威士忌酒业有限公司......

与此同时,保乐力加等国外威士忌巨头也在国内市场加码,一时间威士忌好像成为了国内酒业的“顶流”。

但实际上这位“流量”的进入中国之路已走了百年之久。

1705901612952074.png

百年耕耘,市场初现

有着百年历史的威士忌在上世纪就开始着手中国市场,直到近10年,才算是挤进国内赛道,听见了水花。

1912年德商克劳克在青岛创建了酿酒坊,两年后中国的第一瓶威士忌由此诞生。此后国内先后建立起一批威士忌酒厂,但大多都未能存活下来。上世纪末期,外国品牌的威士忌逐渐进入中国市场,并在进入21新世纪后销量稳步提高。尽管如此,在白酒占据半壁江山,有着自身饮酒文化的中国,威士忌的路并不好走。

1705901647101046.png

时间进入2010年后,国产威士忌的本土化酿造终于在内地陆续展开,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威士忌酒厂在大陆建成投产,并且呈现出重点布局,多地开花的局面。以云贵川为代表,出现了百润投建的崃州蒸馏厂、保乐力加投建的峨眉山麦芽威士忌酒厂、帝亚吉投建的欧洱源威士忌酒厂等一系列威士忌酿造厂。

与此同时,国内威士忌的口味调和以及市场教育的脚步也在加快。面对中国消费者对传统威士忌口味的不适,保乐力加将威士忌与中国绿茶相结合,创造性地推出了“芝华士+绿茶”的混饮组合,掀起了洋酒的混饮热潮。此后各大品牌不断进行威士忌的品鉴推广工作,并将目标瞄准纯饮市场。

十几年的孕育和积累,使得国内市场的大门正缓缓敞开。

1705901692191571.png

数年磨剑,“亮剑”时机已到

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,消费格局趋向多元化,国内威士忌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。

相关数据显示,2017年到2021年,中国威士忌市场规模从17.80亿元成长至49.51亿元,4年增长了178.15%,2017年到2022年期间,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%。欧睿方面预计,2025年中国威士忌市场将超过22.5亿美元,到2028年威士忌在中国的销量将继续以两位数速度增长。

但目前国内威士忌市场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,市场份额不到0.5%,且市场格局上仍以进口威士忌为主,尚未形成本土头部品牌。

与此同时,国内白酒产业增速放缓,动销不畅,整个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,国内酒企纷纷望眼其他赛道寻求新的增长点。

1705901718124368.jpg

良好的发展趋势、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行业环境的变化为威士忌提供了新机遇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在国内威士忌消费者中,Z世代数量将近一半,占据总用户的47%。在酒业普遍面临年轻化转型的当下,威士忌这一品类恰好戳中了各大酒企的心。

对于国内成熟的酒企来说,威士忌在酿造工艺以及渠道、受众方面与此前的业务存在重叠,具备较大的可操作性。加之,威士忌的舶来品属性又有助于国内酒企在未来开括国际市场,这一系列“buff”使得一众酒企纷纷将触手伸向这一领域。

这把打磨多年的剑,终于迎来了出鞘的时机。

1705901769114638.png

能否斩获市场,尚待时间检验

尽管有着多方面的优势,但是威士忌能否为众多酒企带来可喜的结局仍尚未可知。

首先,威士忌的生产成本高、投资回报周期长。这是由威士忌自身性质决定的。一般来说,新生产出来的威士忌一般要在橡木桶里熟成3年以上才能上市。长时间线意味着企业要把控好产品质量就必须有足够的资金周转。

1705901791188342.jpg

其次,在销售渠道方面,跨国酒商还在摸索。保乐力加中国首席执行官郭斌臣表示将“通过线上线下联动,充分运用多元化渠道和更多类型的社交媒体平台来无缝触达消费者”。而国内酒企尽管已经建立有成熟的销售渠道,但其是否对威士忌同样有效,没有人敢打包票。

此外,国内威士忌行业规范仍在起步阶段。中国酒业协会威士忌专业委员会于去年4月才刚刚成立,相关规定的出台弥补了国内威士忌产品认证的空白,但仍有诸多方面亟待完善,上市的威士忌的产品还需得到进一步监管。

尽管面临多种可能,众多有资历的酒企仍选择尝试。但诸多因素表明,对于根基尚浅的企业来说,还是不宜盲目入局。

威士忌能否在中国市场发“威”,尚待时间检验。

对此,您怎么看,欢迎文末留言交流。

(本文综合自环球网、蓝鲸财经、新浪财经等)

(全国食品博览会)